[策略人生]狐狸與刺蝟:讓自己當一回狐狸
有些動物很衰,生來也沒怎樣,
就被賦予人賦予各種悲催的形象,
「狐狸」就是這種悲情角色。
我們說一個人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」,
就會想起《伊索寓言》的狐狸;
我們講一群人成群結黨,不務正業,
就會想起胡適說的話:
「獅子總是獨來獨往,只有狐狸才成群結隊。」
你看,狐狸在人類比喻史上的名聲,
真是糟透了。
但這回,我要先請你放下偏見,
讓自己當一回狐狸,
當一回思想上的狐狸。
哲學家賽亞.柏林曾把人分成兩種:
一種是刺蝟型的人,
他們只知道一件大事,
便以一種觀點來感受世界的一切。
另一種是狐狸型的人,
他們知道很多的小事,
會以當下狀況大量吸收別人的想法。
因此,在面對事情時,
刺蝟型的人,總是蜷縮成一團,
用全身的刺,去捍衛他自認牢不可破的論點。
而狐狸型的人就不一樣了,
他們非常靈活,擅長用各種角度進攻,
用最柔軟的姿態,不斷修正他對世界的看法。
面對這複雜的世界,
絕對別當刺蝟,
因為他們的世界太簡單,
簡單到只用自己的刺,來掩蓋新的變化。
雖然我教的是國文,
文學是我的當行本色,
但我還是不斷提醒自己,
別只用文學之眼理解這個世界。
懂點歷史,看懂人的重蹈覆轍;
讀點心理,略窺人的思考謬誤;
看點經濟,微察市場看不見的手。
越理解,越懷疑,越客觀,
這就是狐狸與世界保持同步的秘訣。
別做被定見綁架的刺蝟,
做一回看見更多可能的狐狸。